蝴蝶的耳朵长在哪里?

荀萱彤荀萱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蝶类的听力在昆虫界算不错的了,有研究比较过蜜蜂和蝶类的听力,发现它们对声音的反应速度差不多(都是100ms)。而苍蝇之类的感觉能力就比蝶类差多了,反应需要350ms。 蝶类对于声音是有听觉能力的。那么它们的耳部构造如何呢?我至今还没有找到关于蝶类或耳的结构与功能方面的文献。所以下面我的回答都是基于我的猜测。欢迎大家指正! 蝶类的“耳朵”应该在头部两侧,由外耳、中耳及内耳构成。(如图,A为外耳,B为中耳,C为内耳) 其中外耳和中耳应该和哺乳动物的耳朵结构类似,而内耳的结构则可能有很大不同。因为耳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而我目前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文献来证明我的猜想,故在此不做详细阐述。只讲述内耳的情况。

首先,蝶类的内耳应没有螺旋神经节(听神经的前庭核不包括在内)。因为在所有已知的脊椎动物中,只有无脊椎动物才有螺旋神经节。而把听神经的前庭核包括在内的话,几乎所有有耳的动物都有螺旋神经节。其次,蝶类的耳蜗应该是呈管状的,不像人类那样是螺旋状的。(如图 D 为耳蜗) 因为如果蝶类的耳蜗也是螺旋状的,那么耳蜗底部的毛细胞就应该有对应的顶膜,这样形成毛细胞鼓膜的方式就和人类等哺乳动物一样了。这种模式下的听力调节会更复杂一些,而不像现在这样简单。

以上只是我对蝶类听觉器官的一些猜测,并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持。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胥林琳胥林琳优质答主

许多害虫,比如飞虱、飞蝗等,在遇到它们讨厌的天敌——食虫性昆虫出现时,对相应天敌的特征声音非常敏感,会做出剧烈的逃避反应,拼命逃离,使一些生物防治方法难以奏效。如有一种“步行甲”,别看它行动有些缓慢迟钝,但它是飞虱类严重农业害虫最重要的食虫性天敌,所吃害虫数量是包括鸟儿和寄生蜂在内其他所有害虫天敌捕食总量的7倍多,是害虫种类最广的“百食大王”。最近,中国农科院作物虫害专家胡泽学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17年研究,终于首次发现并证实了昆虫的听觉感受器——该步行甲等昆虫的“耳朵”长在它们前足基部的内侧,呈半月状,由约10个特殊感觉细胞组成,能对飞虱等害虫的天敌特征声音做出行为反应。“耳朵”被堵塞后,这种昆虫就“耳聋”了,对原先讨厌的声音一点儿反应也没有。对这一科学发现,许多国家的专家近日纷纷来电表示,认为这是揭示了“昆虫声学生物防治新途径”,可望开辟“生物防治新技术”新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