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体是什么症状?

单于芸诚单于芸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浆虫病,是由细胞内寄生虫——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乏力、头痛、呕吐、腹泻,及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的慢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1983年前,人们对这种疾病不了解,常常误诊,造成病人重复检查和多次住院,浪费医疗资源。近年来,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该病诊断率明显升高。

【病因】 病原体是刚获能的弓形虫幼虫,其形态极小(直径2~5um),为需氧菌,呈球状或卵圆形,无色透明,具有嗜酸性。当它侵入人体后,可借助其表面的糖蛋白附着于宿主细胞表面。此时,若以酶制剂处理弓孢子,则其表面的蛋白质即转变为多糖,成为有感染性的弓孢子。如果这些弓孢子进入血流,则可大量繁殖并移行至全身器官。但主要侵染部位是脑和血液系统(占70%)。

【发病机制】 弓形虫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若机体抵抗力强,可在胃肠黏膜表面不扩散,而在体内处于休眠状态;若胃肠道黏膜受损,则其表面入侵,在局部粘膜下层内增殖、分裂,进而侵入血液循环,并可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弓形虫对大脑损害的主要部位在小脑与海马区。早期病变为局限性神经炎,出现末梢神经炎、精神症状如幻觉、言语、行动错乱等,也可出现颅内高压、颅神经麻痹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病程进展迅速,可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内症状轻微,进展缓慢,易于忽视,但应注意发现。典型病例表现为如下4类症状:

●急性病毒性脑炎表现 为起病较急,发热,体温38℃以上,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全身麻木、乏力、纳差、失眠、意识障碍等,体检可有皮肤斑丘疹、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有昏迷、惊厥。热退后可有嗜睡、兴奋、谵妄、幻觉、语噎、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瞳孔散大、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如不及时抢救,多危及生命。上述各项中,发热最为突出,其他各种表现的出现和消退也有很大差异。部分患者可无明显发热,而以嗜睡、抽搐、昏迷、谵妄为主要表现。病程一般为7~10天。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表现 为突然高热、寒战、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口语含糊、四肢肌张力增高或减低、步态不稳或踏车样步伐、反射亢进等。外周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极度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1×10^9/L以下,甚至可达0.5×10^9/L左右,并伴有血小板下降。

●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有发热同时伴有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cm,质韧,边缘清楚,质地较硬,无触痛,消退较缓。上述症状常反复发作,发作时间间隔由数日到数月不等。每次发作程度有轻有重,多数缓解后无后遗症。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如不及时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有可能导致死亡。

●慢性传染性肝炎表现 为长期持续性发热,伴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及肝区疼痛、肝大有结节感,肝掌、蜘蛛痣,男性阴囊精索静脉曲张,女性乳房萎缩等。化验肝功能检查发现血清转氨酶增高等异常,且恢复甚慢。此型预后较差,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除上述四类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甚至作一般的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治疗,而使病情延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因为婴幼儿免疫力薄弱,且一旦发病症状较明显易被发现,所以临床上以婴幼儿患者居多。

妊娠妇女一旦发生本病,由于细菌毒素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容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但应注意排除其他致病因子引起的类似疾病。 在确定诊断的同时,应尽量找出潜在的寄生虫,彻底清除感染源,以防再发。

【治疗】 对弓形体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目前仍采用综合措施包括休息、营养支持、加强护理、控制感染等措施。

一般治疗 休息、营养、支持疗法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特殊治疗 对确诊的病例尽早给予药物,对可疑病例应立即进行预防性治疗。用药原则:尽早、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 目前,用于治疗弓形虫感染的药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化学药品,主要包括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氯喹和其他抗疟药,以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苯唑西林等。另一类是中药。 无论使用何种药物,都要严格遵照医嘱,正确服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孕妇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